arw-01-1
本课程的核心宗旨正是为了帮助各位同学。虽然课程无法面面俱到,但其总体设计旨在切实帮助大家,以符合学术规范的方式完成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这便是本课程的核心目标。
为实现此目标,本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术道德。学术道德作为一项贯穿始终的原则,并非独立单元,然而,我将专门辟出一个章节,深入探讨学术道德,尤其是我们常提及的“抄袭”这一敏感话题。提前透彻讨论此问题,旨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确保大家在未来的学术生涯中能规避抄袭困扰。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论文写作的要素和论文写作的结构。
所谓“论文写作要素”,我们将用前七到八周的时间进行讲解,内容包括:选题、如何将一个宽泛的良好选题收敛为具体可行的研究问题、数据搜集(经过重新考量,我决定将其提前至文献检索和阅读之前,以便更好地为同学们提供早期指导)、文献检索(包括在线资料搜寻)以及文献阅读。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究文献综述的要素与方法。我们将投入数周时间,通过丰富的实例,细致剖析文献综述的功能及其撰写要点。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若不能准确理解自身研究与现有文献的关系,所撰写的论文便难以经受学术审视,也无法有效参与学术对话。因此,我们对此将投入大量精力。随后,我们将用一至两周时间,系统学习规范的引用方法,从技术层面确保彻底杜绝抄袭问题。以上便是论文写作要素部分,预计将耗时七至八周。
课程的第二部分(大致相当于学期后半程,本课程不设期中考试)将聚焦于论文的结构。
谈及论文结构,我将展示一份称之为“黄金幻灯片”的核心内容。即使课程结束后,其他细节记忆模糊,我仍希望大家能牢记这份“黄金幻灯片”。它由七个关键问题组成: 1. 我的研究问题是什么? 2. 它为何重要? 3. 它在现有文献中的位置如何? 4. 最能阐明我论点逻辑的理论和实证模型是什么? 5. 最适合回答我的研究问题的数据是什么? 6. 如何解读我的研究发现、其局限性何在,以及如何辨别自身的不足或错误? 7. 我的论文或研究的要旨是什么?
这七个问题构成了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的骨架。在论文结构部分,我们将逐一探讨这些问题,并详细讲解如何在论文中有效组织和呈现相关内容。这便是我们探究论文结构的方式。
综上所述,本课程的设计分为前期的论文要素探讨(约数周)和后期的论文结构讲解(约六至七周)。 本学期结束时,即根据校历,2026年1月9日,同学们应能提交一份完整的论文初稿。这份初稿虽非臻于完美,但课程目标是帮助大家完成一份结构完整、要素齐全的论文草案。即使实证研究结果尚处于初步阶段,但整体架构应已成形。这是本课程的核心目标,也是我要求大家在1月9日提交的最终成果。
在你们之前,已有十届学生成功完成了这项任务。我相信大家同样才华横溢,定能圆满完成。这是我对你们的期许,也是你们通过本课程所能达成的目标。
接下来,我将再次概述课程安排。
- 第一周:我们将处理行政事宜,并奠定论文和研究的概念基础。届时,我也会深入探讨抄袭问题,旨在从根本上帮助大家避免此类困扰。
- 第二周:重点在于如何从选题中提炼研究问题,并介绍可用数据及其使用方法。
- 第三至第四周:学习文献检索与阅读技巧。
- 第四至第六周:专注于文献综述的撰写。
- 第七至第八周:讲解学术引用规范。
课程中会布置作业。第一份作业非常简单且篇幅极短,旨在引导大家开始实践。具体而言,作业要求如下:
- 提出三个研究选题:我会在后续解释“狭义选题”的含义,目前只需列出三个备选方案。
- 进行自我评估:对这三个选题进行评分或排序。
- 选择并阐述理由:从三个选题中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个,并详细说明选择该选题的原因。
通过此作业,我希望大家认识到,论文写作并非一蹴而就地找到一个“完美”选题。实际上,研究者往往会从多个备选项中,经过严谨的筛选过程最终确定一个。例如,资深学者可能从多达六十个初始想法中精选一个,最终发表于顶尖期刊,比例高达60:1。而对于你们,我只要求从三个选题中选出一个,以体会这种“优中选优”的过程。切勿将所有精力只投入一个选题,给自己留有选择余地至关重要。
第一份作业需在第四周提交,此时大家已掌握了初步的概念知识和文献检索方法。第二份作业则安排在第十周,主要考察文献综述能力,届时我们已完成了文献综述部分的教学。
在课程的前五周,同学们将专注于探索潜在的论文选题,与导师沟通,并完成相应作业,此阶段不设口头报告。从第六周开始,我将听取大家的进展汇报。 口头报告将从第六周开始。鉴于课程共有40名学生,我将每次安排两到三名学生进行汇报,以便同学们能尽早阐述论文初步构想。课程的第二部分将集中于此项报告。到第八周,我希望同学们已经确定论文选题并选定导师。届时,我期望大家已联系经济学院的教员担任导师,并准备好进行文献综述报告。随后,我们将逐步展示初步的实证证据。课程的第十四周(即最后一周)将讨论论文格式及脚注等细节问题。最终论文将于一月份学期最后一天提交。
需要注意的是,第六周口头报告开始时会遇到国庆假期。尽管具体调休安排尚未确定,但报告仍将在国庆假期结束后于第六周内启动。
接下来是论文写作的整体时间规划。从现在开始,直至2026年1月,预计用时约1.5年完成初稿。提交完整的论文初稿后,方能获得导师高质量的反馈意见,这将有助于后续在一月至三月间进行多轮修改。论文将在四月初提交,并于五月中下旬进行答辩。例如,今年的答辩日是5月24日。自2022年起,部分本科论文可能被抽选进行校外评审,这已成为常态。终期答辩时,每位学生将有约20分钟时间,包括10分钟的报告和8至10分钟的问答环节。这是论文完成的最终考核。
此外,课程成绩将包含10%的出勤分。我将依据学校规定进行考勤,尤其是在周二的课程中。初期可能采取课堂点名方式,后期则可能启用学校系统进行考勤。口头报告和评论各占10%的成绩。报告和评论的具体安排已根据系统中的学生名单,发布在课程网站上,每位报告者都已指定了评论人。 报告结束后,我将根据报告内容提问。从第11讲开始,每次讲座的后半部分将用于报告演示。课程网站上已发布报告的具体安排,包括报告者与评论人的配对信息。报告分为格式A和格式B,其具体指导方针已上传至课程网站。学生可自行选择报告格式,但网站提供的格式是内容要求的参考标准。为帮助评论人提出有效问题,课程网站上也提供了相关指南(包括PPT幻灯片),建议大家提前查阅并准备问题。关于报告内容,格式B要求涵盖的材料比格式A更多。因此,报告顺序越靠前,所需涵盖的材料越少;报告顺序越靠后,所需涵盖的材料越多。学生可自行调换报告顺序,但需提前告知我以便修改日程安排。报告和评论均须使用英文。报告时长为10分钟,评论时长为5分钟。考虑到其他同学提问的时间,每位学生的总报告时段预计为20分钟。
课程网站上已发布两项作业,其中第二项主要围绕研究问题和文献综述展开。关于作业的语言要求,将根据毕业论文的撰写语言而定:若论文使用英文,作业则需用英文完成;若论文使用中文,作业则需用中文完成。然而,无论毕业论文使用何种语言,课堂报告(即使是关于毕业论文的内容)均须用英文进行,这是为了训练大家用英文表达学术思想的能力。
完整的毕业论文同样可以选择英文或中文撰写。一篇完整的论文应包含引言(或背景部分)、修订后的文献综述、理论推理、数据描述、初步实证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规范引用,并确保所有公式、表格和图表格式正确。此外,我还要求提交一份查重报告,确保相似率不超过20%。此项要求与学校的规定一致(最终提交论文时需通过CNKI进行查重),因此在本课程中也需遵守此规定。提交论文时,请务必附上相似度检测报告。在此需明确告知,若提交的论文被发现存在无可辩驳的抄袭行为,且经沟通后未予纠正,该论文将被判为零分,您也将因此课程不及格。 抄袭行为完全没有必要,除非你极度懈怠并心存侥幸。请务必不要触碰这条红线。
在演示环节,你们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双语优势。作为中国人,你们既能讲英语也能讲中文,因此在实际演示中可以灵活切换。例如,你们可以灵活选择使用英语阐述主体内容,同时在必要时切换至中文进行补充说明,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这种做法是完全允许的。但是,请记住,你们也必须能够用英语完整地呈现核心信息。设想一下,如果台下听众都是只懂英语的国际学生,你们如何有效沟通自己的观点?你们理应具备这样的能力。我相信,对于已经接受了四年双语或英语训练的你们而言,这不会是难题。
各位同学,到目前为止,关于课程要求是否有任何疑问?如果没有,鉴于时间所剩无几,我们今天的讲解也接近尾声。不如在下课铃响前,我们先休息十分钟。之后,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些本课程的辅助材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