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文献回顾与论文写作

课程大纲

  • 文献阅读的核心方法
  • 理解阅读的四个层次

一、阅读的四个层次

本节内容的核心思想源于经典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掌握这四个层次的阅读方法,是进行高效文献回顾的基础。

参考书目

  • 英文原版: Adler, Mortimer, and Charles Von Doren. 1972. How to Read a Book. Revised and Updated Edition.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Inc.
  • 中文译本: 莫提默·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2004. 《如何阅读一本书》. 郝明义, 朱衣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阅读可以分为四个递进的层次:

  1. 基础阅读 (Elementary Reading)
  2. 检视阅读 (Inspectional Reading)
  3. 分析阅读 (Analytical Reading)
  4. 主题阅读 (Syntopical Reading)

1. 基础阅读 (Elementary Reading)

基础阅读是我们从小学习并掌握的识字和基本理解能力。

核心特征

在基础阅读阶段,读者与阅读材料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理解鸿沟。

  • 能力表现:
    • 能完成描述性的项目。
    • 能够比较不同观点。
    • 能够理解和应用概念。
    • 能够独立地理解阅读材料。
    • 能够无障碍地进行自主学习。
  • 发展阶段示例:
    • 一年级: 开始掌握单词。
    • 四年级: 词汇量迅速增长,利用上下文理解的能力增强。
    • 十年级水平: 达到成熟的基础阅读水平,可以独立学习和分析。

2. 检视阅读 (Inspectional Reading)

检视阅读是一种快速、系统地筛选和理解文献的技巧,如同一个“筛选”过程。它包含两种方式,有经验的读者通常会同时进行。

系统性略读 (Pre-reading)

在极短的时间内(例如 5-15 分钟)掌握一篇文章的概貌。

略读一篇学术文章的步骤

  1. 阅读标题和作者: 理解研究的核心关系(X 和 Y),并识别出熟悉的作者。
  2. 阅读摘要: 关注其结构,特别是研究目的和主要发现。
  3. 阅读引言 (Introduction): 把握研究的重要性和其在学科中的定位。
  4. 浏览数据和方法部分: 了解数据类型、适用性,以及核心的回归方程(研究策略和模型设定)。
  5. 浏览参考文献 (References): 这部分可以为你后续的文献检索提供线索。
  6. 分类归档: 略读后,立即对文章进行分类。

略读示例:从一篇论文中快速提取信息

引言部分示例:

...determine intra-German geographic mobility and that the average mover is relatively more willing to take risks. Using the same German survey data, but focusing on international migrants in Germany, Bönn et al. (2008) find that first generation immigrants are more risk averse than their native counterparts, while second generation immigrants exhibit higher risk preferences similar to natives. Both studies find that risk aversion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age, education, and gender... We also conduct a risk tolerance analysis to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y in transition, China, using survey data (Xiao et al. 2014, see experimental data). In particular we study the effect of risk tolerance and other determinants on the probability to migrate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direction of causality...

数据部分示例:

Our analysis is based on data extracted from the Rural Household Survey, or RHS, of the RDCRC Database (Akyol, Gustafson et al. 2014), as it contains information on both stayers and migrants. Although the RHS public file has no data published data covering 2008 and 2009, we use only the 2009 cross-sectional information as no question on risk attitude was asked in 2008. The RHS covers 51,116 individuals from around 8000 households in rural areas. It provides comprehensive and rich information on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age, sex, education, marital status, gender...

实证策略示例: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tolerance and migration, we estimate a micro-economic model of the decision to migrate augmented by the variable measuring risk tolerance. This approach follows Jager et al. (2010) and relies on the finding that risk tolerance is a stable trait, as found by Dohmen et al. (2012, 2015). In particular, we estimate the probit specification:

\begin{array} { r l } { \Pr ( M = 1 ) = \phi ( \alpha _ { 0 } + \alpha _ { 1 } Z _ { i } + \alpha _ { 2 } . X _ { i } + \alpha _ { 3 } R _ { i } + \alpha _ { 4 } . R _ { i } ^ { 2 } ) } & { } \\ { ( 5 ) } \end{array}
where M represents the decision to migrate (a dummy variable); \( \phi \) is the cumulativ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 Z is a vector of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The parameter of interest in Eq. (1) is \( \alpha _ { 1 } \) since that captures the effect of risk tolerance on...

做出决策

读完后,判断这篇文章是否值得放入你的“核心文献库”?如果放入,意味着你承诺之后会对其进行粗读。

粗浅阅读 (Superficial Reading)

一口气读完整篇文章,即使遇到难点也不停下来查阅资料。这个方法尤其适用于阅读难度较高的材料。

“如果你坚持在读懂每一页之前绝不往下翻,你将寸步难行…… 在你努力掌握细枝末节时,你将错过作者清晰阐述的重点。你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在任何阅读层面上都算不上好的阅读。”

— Adler and Van Doren, p. 38

  • 操作方法:
    • 在比略读更长的时间内(如 45 分钟)一次性读完。
    • 利用文章的结构(大纲)来辅助理解。
    • 标记那些需要回过头来仔细研究的部分。
  • 价值与目的:
    • 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对整片“森林”(文章的整体论点和结构)建立初步印象。
    • 这是进行深度阅读前必要的第一步。不要害怕在这一阶段的“粗浅”,先读懂你能理解的部分。
    • 俗话说:“第一遍都没有的话,就永远没有第二遍。”

做出决策

粗读之后,判断这篇文章是否需要放入你的“待精读文献库”?如果放入,意味着你很可能会在论文中引用它,并会在后续为获取信息、寻求指导或进行分析阅读时再次回顾。

3. 分析阅读 (Analytical Reading)

分析阅读是精读和深度理解的艺术,适用于阅读一本重要的书籍或一篇具有开创性、影响力的重要论文。这是一个耗时较长的过程,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周。

核心转变:从获取信息到增进理解

分析阅读的目标不是简单地获取信息,而是通过理解作者的论述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此时,你与作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理解不平等”,而阅读的目的就是弥合这一差距。

阅读态度的转变

从基础阅读到分析阅读,需要一种根本性的态度转变。

基础阅读 (Reading for Information) 分析阅读 (Reading for Understanding)
阅读目标: 获取信息。 阅读目标: 增进理解。
阅读材料: 对读者来说清晰易懂,处理起来相对容易。 阅读材料: 起初可能晦涩难懂。你知道作者有重要的东西要教你,而你也承认自己有东西要学。
理解差距: 理解上的差距很小或不存在。 理解差距: 存在巨大的理解不平等。
读者心态: 倾向于快速评判或批评。 读者心态: 在真正理解作者之前,克制自己的评判和批评。努力理解作者的原始意图。
交流方式: “我”看,“我”表达自己的观点。 交流方式: “你”(作者)完整地表达你的观点,而“我”倾听。

如何实现“不平等的交流”?

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认知水平较低的人如何从一个认知水平较高的人那里学习?答案是:接受作者的帮助。一本好书的作者就是一位好老师。分析阅读就是一套能让这种不平等交流成为可能的学习技巧。

分析阅读的核心技巧

分析阅读是一项高技能的活动,要求读者成为一个“苛刻的”阅读者。你需要主动地、有组织地向作者提出问题,并要求在文本中找到答案。

分析阅读的四个基本问题

  1. 整体而言,这本书/文章在谈什么? (作者的核心主题是什么?他是如何通过各个部分有序地展开这个主题的?)
  2. 作者在细节上说了什么,以及是如何说的? (构成作者信息的关键论断、主张和论证是什么?)
  3. 这本书/文章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在理解作者之后,你有责任做出自己的判断。)
  4. 这本书/文章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它说得有道理,这有何意义?为什么作者认为这些知识很重要?它会带来哪些引申思考?)

分析阅读的两个阶段

阶段一:咀嚼与理解 (The Work of Chewing)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完全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文本。

  1. 与作者达成共识 (Coming to terms with an author):
    • 第一步:梳理结构 (Structural Outline)
      • 找出文章的整体框架和论证逻辑。理解不同部分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关联。
      • 识别核心概念(Terms)、关键命题(Propositions)和主要论证(Arguments)。
    • 第二步:诠释内容 (Interpretation)
      • 使用作者的术语来解释他的命题和论证。你必须看到关键的术语、句子和论点,如同它们从纸上浮雕出来一样。
      • 整个过程是“以作者为中心”的。在与作者达成共识之前,你不能说你读懂了。
阶段二:评判与吸收 (The Work of Judging)

在完全理解作者之后,读者有责任做出自己的评判。

  • 评判的原则:
    1. 在你与作者达成共识之前,不要开始批评。
    2. 不要为了争论而争论。
    3. 为你做出的任何评判,提供充分的理由。

做出最终判断

在分析阅读结束时,你需要做出一个决定:如果你无法指出作者在何处存在 信息不足 (uninformed)信息错误 (misinformed)逻辑谬误 (illogical)分析不完整 (incomplete),那么出于责任和尊重,你必须接受作者的论述和观点。

4. 主题阅读 (Syntopical Reading)

主题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适用于围绕一个特定主题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或论文。

核心区别:建立你自己的术语体系

在主题阅读中,你不再是被动地理解单个作者,而是主动地 “让不同的作者来为你服务”。你需要构建一个中立的术语体系和一套共通的问题,让所有作者(即使他们相隔几个世纪)都能围绕你的主题展开“对话”。

主题阅读的步骤

主题阅读操作流程

  1. 检视相关文献: 快速检查已识别出的相关文献,找到与你的主题最相关的段落。
  2. 构建中立术语: 建立一套适用于该主题的中立术语,使得大多数作者的观点都可以用这套术语来诠释。
  3. 设定共通问题: 设计一套共通的问题,使得大多数作者的论述都可以被看作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此时,这些作者成为了你的“智囊团”。
  4. 界定议题 (Define the issues): 通过整理不同作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来界定出核心的争议点或议题。
  5. 分析讨论 (Analyze the discussion): 将问题和议题进行排序,以最大程度地阐明你的研究主题。你需要客观地呈现所有观点(尤其是对立观点),而不偏袒任何一方。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之前未曾意识到的新议题,从而为提炼或创新研究问题打开大门。

练习:应用主题阅读

假设你的研究问题 (RQ) 是:“技术进步如何影响劳动力就业?”

你可以围绕这个RQ,设计一套共通的问题,去“质询”你阅读的所有文献:

  1. 历史上出现过技术进步吗?
  2. 历史经验是否普遍表明技术进步会取代工人的工作?
  3. 过去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是否依赖于其他特定条件?
  4. 未来的技术进步会无限持续并影响就业吗?还是会最终结束或进入平台期?
  5. 是否存在其他同时发生的变化,可以减缓或抵消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
  6. 当前这波技术进步(如人工智能)与历史经验有本质区别吗?
  7. 当前就业的性质与历史经验有本质区别吗?

接下来,整理不同文献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寻找共识和冲突,并讨论这些冲突点,从而深化你对研究问题的理解,并发现新的研究方向。

总结

当我们能清晰地分析围绕一个问题所展开的所有讨论时,我们才可以说,我们真正完成了文献阅读的功课。